宜居城市共享出行原则
安全、高效、零污染的城市交通系统,应致力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价格公平、
健康、一体化交通的出行体验,打造可持续、包容、繁荣、
有韧性的城市环境。
1. 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结合。
城市布局决定了交通需求。经济增长、城市设计、规划与建设、停车管理,以及用地的相关政策规定应鼓励紧凑的、便于到达的、宜居的、并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2. 以人为本优于以车为本。
在交通规划与决策过程中,城市交通应以人的出行为中心,而非车辆。城市出行系统应优先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其他共享形式的出行,并且增强模式之间的连接性。不鼓励市民出行优先选择独乘的方式出行,尤其是大型车辆。
3. 支持交通工具、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土地的共享及有效利用。
交通与用地相关的规划与政策应将人均街道与停车用地最小化,而最大化每辆车的使用效率。大型私家车的使用以及过度以小汽车为中心提供的基础设施是不应鼓励的。
共享出行工具包含一切受雇于运输人或物品的交通方式,包括大运量公交、小巴、常规公交、出租车、电动三轮车、小汽车、共享单车以及城市货运车。
4. 与利益相关方群策群力。
未来出行向共享、零排放及自动化的衍变将给居民、职员、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带来直接的社会及经济影响。我们承诺与利益相关群体共同携手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并同时给予相关支持。
5. 设计平等的可达性。
共享出行需要全面、细致的设计,在空间、网络、及价格上为所有群体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不论年龄、性别、种族、文化、收入、残疾状况和其他特征。
6. 引导零排放出行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公共交通与共享出行将会加速零排放车辆的应用。电动车的电力来源终将是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减少对气候的影响,并提升空气质量。
7. 推动公平收费。
每种出行方式都应制定合理且公平的费用,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支付,包括占用道路与行人空间、产生拥堵及污染等。交通出行的收费不能仅基于运营维修成本,且要考虑其对社会产生的负外部性。
8. 鼓励数据公开。
数据是共享出行服务的基础,在保证数据安全及可靠性的前提下,必须增强其可交互性、行业竞争力、以及创新性。
9. 致力于打造无缝一体的交通体系。
交通系统需通过整合多运营主体、地理片区、及不同交通模式提供一体式的服务。“一站式”出行需要由无缝接驳、移动支付和出行信息的共同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应不断加强人、车与互联网的连通性。
10. 支持城市人口密集区的无人驾驶车辆共享。
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巨大潜力,将其定位为 有秩序的零排放共享交通十分有必要。无人驾驶车辆的共享有助于保障价格公平、增强公众安全、减少排放、保证软硬件的专业维护、减少机动车使用以缓解停车及拥堵等问题,对于城市中心区小汽车需求管理政策有强有力的支持。
Translated by WRI China